時間:2016-05-17 15:37:37 點擊:

提到「聯合辦公」,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 WeWork 這家公司的。從成立到現在,它幾乎一直是聯合辦公模式的代名詞。
WeWork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:從物業或房東那里以較低的價格租賃空置的辦公樓層空間,重新設計、裝修,然后再以「工位」為單位轉租給有辦公需求的個人或團隊,入駐者獲得相應的辦公空間、設施和服務。
沒有投資、孵化、招聘等國內聯合辦公通常會提供的增值服務,WeWork 提供的「產品」仍舊專注在辦公空間和服務本身??雌饋?,WeWork 似乎就是一個「二房東」生意,但它的估值在5年內卻已經達到160億美元,僅比美國大的辦公地產上市公司Boston Properties 低 20 億美元,而后者擁有的辦公空間面積是WeWork 的 10 倍。
可見,WeWork 雖然做的是商業地產的生意,但卻并不是按照一個商業地產的估值標準獲得估值的。160 美元估值的背后是資本對WeWork 在快速擴張能力和未來盈利能力上的樂觀,如同對待一個科技公司。
不買地不蓋樓的 WeWork 相比傳統商業地產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比較輕的模式。除此之外,與傳統商業地產相比,WeWork 提供的不僅僅是「一張桌子」,而是一種與老舊的辦公室形態完全不同的辦公體驗。這背后除了更開放、更自由的辦公環境,還有良好的社區運營帶來的情感氛圍。這些差異化的體驗將幫助 WeWork 對會員形成高粘性,從而獲得高出租率和續租率,使得 WeWork 與物業方談判時能將租金成本壓低。實際上,WeWork 的現金流一直非常健康,其個空間就已經實現盈利,并保持至今。
盈利能力將直接影響到擴張能力。持續的盈利讓 WeWork 可以沒有負擔的去擴張,這在傳統商業地產「買地蓋樓」的模式下是不可能實現的。這讓 WeWork 在開辟了一個新的市場后,真正有能力去做覆蓋。
在美國,有30% 自由職業者,并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增加,這個人群就是 WeWork 要服務的。并且,WeWork 的客戶名單上已經開始出現 Business Insider、Pinterest 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,這些公司正在從傳統辦公市場外溢。所以說,WeWork 在抓住一個空白市場的同時也正在向現有的辦公商業地產市場滲透,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實現了高速增長。目前,WeWork 在全球有超過4萬個工位,在以色列、英國、加拿大、荷蘭、德國、墨西哥、中國都已經有自己的空間,并將進一步擴張至印度、韓國、香港等和地區。
下一條:從「創業服務」到「生態系統」